北京大学蒋绍愚教授等应邀来我院讲学

应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基地邀请,9月25日至26日,北京大学中文系蒋绍愚教授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张美兰教授、张赪教授做客文学院,为我院师生做了三场语言学方面的高规格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湖北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卢烈红教授主持,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湖北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基地主任萧国政教授做总结。

25日下午2时许,讲座尚未开始,文学院五楼报告厅早已摩肩接踵、坐无隙地,慕名前来听讲座的人数大大超出预期。报告厅只有一百来个座位,但来听讲座的我校文学院和兄弟院校师生近两百人,没有座位的同学或在讲台周围席地而坐,或在过道站着,报告厅外的走廊里也站满了人,场面十分火爆,令几位教授颇为感动。


2时30分,讲座正式开始,蒋绍愚教授以“词的语义成分与词的句法功能”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蒋教授重点分析了动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语义成分的关系、作格动词与动词语义成分的关系、名词和动词的转化与语义成分的关系三个问题,深入阐述了词的语义成分对其句法功能的影响。

下午4时开始,张美兰教授又为在场师生做了题为“文献文本比较中明清汉语研究”的学术报告。张美兰教授认为,文献异文是语言分析的一个线索,文献文本版本异文比较是明清文献语言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张美兰教授向大家分享了她多年来的治学经验。

26日上午9时,张赪教授在文学院二楼会议室做了题为“早期上古汉语言说动词语法化研究”的学术报告。张赪教授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分析言说动词“曰、言、云”三者的虚化用法及其异同,用言说动词语法化的共性演变规律解释上古“曰、言、云”的虚化用法的来源,指出早期上古汉语言说动词“曰、言、云”发展出语篇连接标记用法,既与汉语语法结构特征、言说类动词语法化共性规律有关,也与这三者的语义、句法的个性特征有关。

蒋绍愚教授、张美兰教授和张赪教授的讲座是文学院百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名副其实的的学术盛宴,指点研究路径,指引思考的方向,示范分析的角度,使我校语言学师生获益良多。(文学院博士生邓盼撰稿)
微信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分享文章到微信!
<!--统计代码-->